规模化多品种有中生优增效益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华体会手机网页版登录 > 水带生产线

规模化多品种有中生优增效益

  • 产品概述

  民勤县坚持“规模化、区域性、多品种、高效益”发展趋势,着力推进“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扩大规模与提质增效并重,精心打造节水增收富民产业,全县设施农牧业建设规模逐步扩大,经营效益显著提升。2014年,全县新建设施农牧业面积9472.38亩。至此,设施农牧业建设规模达12.65万亩,其中日光温室4.18万亩、养殖暖棚8.47万亩,设施农牧业户均达到2.22亩。2013-2014年生产周期,日光温室和养殖暖棚棚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11万元、2万元,实现了“户均2亩棚、棚均纯收入2万元”的目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50元,比上年增长24.67%;农民群众来自主体生产模式的收入达到4974元,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提高到53.2%。

  2010年,武威市委书记火荣贵经过深入民勤农村调查研究后提出:“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要走生态治理与农民增收科学统筹的路子,保护生态是前提,是利国的大事;发展生产是核心,节水的根本出路在于调整结构,解决‘结构性缺水’。”这个论断是符合民勤实际的,是科学的。民勤的农业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起步阶段,在耕地持续压减、水资源长期短缺的条件下,要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在调结构、增效益上下功夫。怎样调结构增效益?火荣贵提出了“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的主体生产模式,坚持以节水增收为目标,主攻设施农牧业和特色林果业。

  为此,武威市委、市政府把发展设施农牧业放在实施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推进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中谋划实施,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设施农业建设促进农民收入倍增的决议》《武威市设施农牧业发展规划》,明确将“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确定为农业的主体生产模式,确定了“211”目标,即到2016年,实现农村户均2亩棚、1亩经济林,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把武威建成国家级设施农牧业示范区。

  为了早日实现武威市委提出的奋斗目标,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民勤县围绕转变发展方式,大力调整农业结构,积极地推进建立武威市委书记火荣贵提出的“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着力培育以日光温室为重点的瓜菜产业,暖棚养殖为重点的现代畜牧业,酿造葡萄、红枣、枸杞为重点的特色林果业,有效破解了农民增收的难题。2013年,全县累计发展设施农牧业11.63万亩、居住人口户均2.12亩;特色林果业30.97万亩、居住人口人均1.35亩。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主体生产模式的比重逐年上升:2009年人均仅占48元,2012年人均3165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4.9%;2013年人均4621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8%。

  设施农牧业规模上去了,就要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武威市委书记火荣贵说,民勤县设施农牧业实现了户均2亩棚的目标,走在了全市的前列。在解决了吃饱穿暖的问题,特别是民勤在遏制了生态恶化的趋势之后,农业生产不再是满足于自己吃、自己喝,而是要发展商品农业、出口农业。“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是一场农业革命。随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实施,尤其是武威保税物流中心的建成,解决了农产品出口的渠道问题。要推进主体生产模式提质增效,加快建设农产品出口基地,加大标准化技术规范体系建设,制定和推行出口农产品生产作业规程,发展外向型出口农业。要把加工和销售结合起来,靠能人、靠大户、靠合作组织,拓展农产品销售。

  民勤县委、县政府把设施农牧业建设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扩大规模与提质增效并重,建立四大班子联系乡镇工作制度,定期召开农业农村重点工作现场会,强化督查落实,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比学赶超的工作局面。县上将设施农牧业建设作为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县、乡、村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采取乡镇自验、县上核查验收的方式严格考核验收,将考核结果与领导干部任免、职称评聘和评先树优相挂钩,极大地激励了干部发展主体生产模式的积极性。定期对各乡镇设施农牧业建设进行督查考核,并通过电视等媒体进行公示,对连续排名靠后的乡镇给予通报批评。组织干部进村入户宣传主体生产模式发展有关政策,举办设施农牧业种养能手巡回报告会,编印《设施农牧业高产高效典型》,广泛宣传经典人物、典型实例和主要经验,通过典型示范和效益带动,有效提升了群众积极性。

  民勤县开展“设施农牧业提质增效年”活动,积极推广“日光温室十项重点技术”“暖棚养殖十项重点技术”和“温室瓜菜十大主推品种”。按照“当年建设、当年扣棚定植进畜、当年见效”的要求,狠抓扣棚定植和进畜达标,目前全县日光温室定植率达99%,养殖暖棚进畜率达96%。积极推广日光温室多茬种植模式,多茬种植比例由2013年的21.9%提高到79.2%,实现了温室产品周年生产、差异化上市目标。着力推进良种工程建设,明确品种改良技术路线、主推模式和主导品种,抓好良种引进及杂交改良,全县建成工厂化育苗中心11个、肉羊人工授精站点20个,日光温室良种覆盖率达100%,养殖暖棚牛、羊、猪、鸡良种化率分别达到90%、90%、95%、100%。大力推进秸秆开发利用,优质紫花苜蓿留床8.01万亩,发展饲用甜高梁5.66万亩,累计建成青贮窖10.5万立方米,秸秆利用率达80%以上。

  民勤县组建县、乡农技干部、县聘农民技术员、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试点村农技员、村科技助理员、村农民技术员等“六支队伍”,建立“县有首席专家、乡有首席农技员、村有农民技术员、社有科技明白人”的四级技术服务网络。按区域成立设施农牧业生产技术巡回服务队,分乡镇设立服务分队,采取技术人员直接到村、技术培养和训练直接到户、技术指导直接到棚、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服务形式,全面落实设施农牧业重点实用技术和主推品种,规范生产管理,实现技术服务到户全覆盖、良种良法到棚全覆盖。严格落实农技人员承诺包抓示范点责任制,县乡技术干部承诺包抓示范点,村级技术人员包抓示范棚、示范户,组织668名技术人员与农户签订服务承诺书,认领包抓标准化示范点330个,示范棚5115座,承诺包技术服务、包生产效益。

  为切实推进设施农牧业提质增效,东坝镇把技术服务作为推动主体生产模式发展的重要抓手,抽调专业方面技术人员组织服务队,对全镇主体生产模式发展示范点巡回开展技术服务和指导。严格落实行政技术双规责任制,把全镇主体生产模式示范点按照不一样进行责任分工,每个点确定几名行政干部负责组织发动,确定一名技术干部负责全程技术跟踪服务。结合党员冬训、农民科技培训和生产关键环节,聘请县内外专家和技术人员有明确的目的性地进行技术培养和训练,及时解决群众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提高群众科学技术水平。把新技术、新品种引进和旧品种改良作为主体生产模式提质增效的重要措施,先后推广应用温室滴灌、自动卷帘等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引进西红柿新品种二十多个;多次从山东、青海、武威等地引进桃、杏、葡萄、人参果等种苗12万株。从荷兰引进新丹系种猪500头,从山东、古浪等地引进小尾寒羊种羊1200多只、獭兔2900只。通过良种引进和品种改良,设施农牧业产品的质量优良,销路畅通,效益逐年提高。2014年全镇新建设施农牧业累计发展7510亩,户均2.51亩。拐湾村主体生产模式综合示范园建成百亩高标准梅花鹿养殖场1个,现存栏梅花鹿320只,年产鹿茸等鹿产品600公斤,产值150万元;百亩肉羊繁育场1个,存栏基础母羊1200只,年产肉羊3600只,产值180万元。旺亨种猪繁育场占地120亩,建筑面积16700平方米,共引进丹麦“新丹系”种猪500头,存栏能繁母猪1200头,年出栏仔猪25000头,年产值达1500万元。全镇养殖暖棚收入8400万元,纯收入达5000万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2%。

  民勤县实施现代农业发展、牛羊产业大县建设、蔬菜标准园创建、“菜篮子”生产环节扶持等项目,提升设施农牧业建设水平和发展质量。制定出台日光温室和草畜产业建设扶持政策,采取奖代补形式,对示范点建设、水电路“三通”、附属设施配套、实施良种工程、标准化生产给予资金扶持,建成陶中、巴腾、金腾、中信、泰昌等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园。通过招商引资与陕西兔业协会合作成立民勤兔业有限公司,建成民勤兔业产业园。严格执行《民勤县深化水价改革实施意见》,实行差别水价和累进加价制度,对设施农牧业用水按调整后的水价,地表水优惠30%,地下水优惠50%,并免征水资源费。抢抓“双业”贷款政策机遇,创新工作方法,优化办理流程,积极用好惠农信贷支持政策,去年全县累计发放“双业”贷款32.99亿元,惠及农户21494户,有效解决了设施农牧业发展问题。

  重兴乡坚持提质增效与扩大规模并重,全力抓好历建暖棚达标进畜、品种改良、饲草加工和疫病防控,逐步扩大养殖规模。2014年,全乡累计发展设施农牧业5566亩,户均达到2.73亩;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510元,同比增长13%。新地村祥泰养殖示范园由新地二社养殖大户黄玉新、杨永新、杨在柱等3户于2013年联户建设。园区建成养殖暖棚120亩,其中双列式养殖暖棚16座、6000平方米,单列式养殖暖棚10座、1200平方米。各养殖户分别配套建设了消毒室、工作室、青贮窖、铡草机、粉碎机等基础设施。目前,园区羊只存栏1100只、肉牛存栏160头,累计羊只出栏羊1800只、牛出栏90头,户均实现纯收入9万元。

  民勤县积极引导农户科学安排种植茬口,调整产品上市时间,组织育苗企业与农户签订产品供销合同,发展定单农业,组建成立育明瓜菜、金惠农瓜菜、长炼沙葱日光温室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组织137家,注册“漠上花”“”等日光温室产品品牌商标,积极发展农超对接的网上销售模式,有效规避市场风险,实现日光温室产品差异化生产、均衡上市。充分的发挥“中国肉羊之乡”誉名效应,依托中天羊业有限公司20万只屠宰精深加工线,着力抓好肉羊销售加工,年内出栏肉羊130万,“民勤羊肉”获批国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在加快民勤兔业有限公司饲料加工厂、种兔繁育中心等工程建设的基础上,依托德润食品有限公司改造完成商品兔屠宰加工线,按照高于市场行情报价的原则,与民勤兔业有限公司签订商品兔收购协议,对县内商品兔及时收购、应收尽收,共出栏商品兔12476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