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报道 抓生产 优服务 奏响春耕“奋进曲”——河北衡水市春耕生产情况观察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华体会最新登录地址

特别报道 抓生产 优服务 奏响春耕“奋进曲”——河北衡水市春耕生产情况观察

  • 产品概述

  原标题:特别报道 抓生产 优服务 奏响春耕“奋进曲”——河北衡水市春耕生产情况观察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在华北平原粮食主产区,河北省衡水市当地农民抢抓时机开展春耕生产:旋耕土地,覆膜保墒,播撒种子,机声隆隆。当前春耕进展如何?当地有什么做法和经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情况怎么样?带着这样一些问题,笔者采访了衡水市有关负责同志和相关经营主体。

  据日前春播农作物意向调查显示,当地春播粮食预计播种面积68.9万亩,春播油料预计播种面积31.8万亩,春播棉花预计播种面积28.2万亩,春播蔬菜预计播种面积47万亩,其他春播作物预计播种面积15.8万亩,共计191.7万亩。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春播面积17.61万亩。冬小麦在田面积499.5万亩,目前正从南到北进入起身期。

  谈及目前的苗青,景县志清合作社理事长高志清说,“去年11月28日突然降温,一下子降10度,冻害比较厉害,已经打完防冻药剂。”

  衡水市农业农村局负责农业生产工作的副局长于海云介绍:“我们3月20日做的调查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一二类壮苗达到九成以上。”小麦群体较足,个体发育较好,地上地下协调。于海云总结:“主体麦田苗情明显好于去年,夏粮增收有了基础。”

  2月3日,衡水市农业农村局召开全市冬小麦田管工作视频调度会议,3月14日召开全市小麦生产形势分析暨小麦春季田管技术培养和训练视频会议,针对当前苗情提出有效管理措施。

  对于病虫害预测,衡水市植保站站长于卫红说:“整体看来,今年小麦病虫害预计中等发生。”从前期会商情况看,麦蚜偏重发生,白粉病、纹枯病、麦蜘蛛等中等发生,茎基腐病、根腐病、小麦吸浆虫、地下害虫等偏轻发生。于卫红补充:“如气候适宜,条锈病流行风险较大;扬花期遇连阴雨天气,赤霉病将在部分地块偏重发生。”

  围绕春耕春管,衡水市成立了春季农业生产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衡水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科。河北省人大代表、衡水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科科长李欣华说:“春耕春管的工作有很多,但是要抓重点,第一个重点就是农技,要让农民用最合适的技术种出更多的粮食。”

  衡水市大力开展春耕科技服务。自去年秋小麦播种以来,全市技术部门及时做好苗情、墒情、病虫情调查,依据苗情变化特点和农时季节,先后下发了小麦冬前、越冬期、返青期苗情调查及春季管理建议,为指导农民科学管理小麦提供了科学依据。

  “我们结合春季田管和春耕备耕工作实际,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服务,全市共派出技术指导组116个,派出技术人员1086人次,培训农民11900人次,提高了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把各项增产技术落实到田间地头,提升了春耕生产的科技含量。”衡水市农业农村局有关工作人员介绍。

  志清合作社在景县龙华镇流转了3000亩土地,是河北省农科院小麦节水节肥节药绿色关键技术示范区。高志清说:“在专家的指导下,今年种植的小麦品种以衡观35、衡4399等为主,每亩节水50吨,示范样板田产量预计达到每亩600公斤左右。”

  农机是当地春耕生产工作的重头戏。衡水市农机管理总站站长韩东方说,“规模经营就得靠农机,没有农机的高效率,春耕春管的任务就完不成,要发挥好农机主力军作用。”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衡水市农机管理总站充分的利用信息化手段,线下线上对机手开展技术培养和训练,共培训机手1.3万余人次。

  衡水市桃城区新壮农机合作社成立于2006年,有青储机,深松机、旋耕机、秸秆打包机、玉米籽粒收收割机等设备,有7个机手。理事长渠新壮说:“以前没太注意安全,但是经过政府农机专题培训,看了一些出事的案例,比如加油时司机抽烟,引起火灾或爆炸;机器临时发生故障,司机没有灭火就开始检修,容易出事。看了培训,我回去就跟司机挨个说,一定要重视。”

  为方便农机合作社办理牌照,桃城区农业农村局开展“上门服务”,让合作社足不出户就能顺利办牌照。桃城区众力兴田农机合作社理事长李增辉是这项政策的受益人。

  “今年的重点是保墒抗旱。”韩东方说,全市共投入机具987台,完成春季小麦面积76万亩;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等发挥自走式植保机、植保无人机等植保先进机械的优势,提高麦田管理效率和水平。

  粮食生产是国之大者。当地政府格外的重视,在稳产保供方面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得到老百姓拥护。但是也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出的一些问题,值得深思。

  以农机购置补贴为例,该政策支持推动了我国农机装备水平和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当地农业农村局依托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引导农户更新适合农业发展需求的先进机具。渠新壮说:“国产拖拉机的补贴在30%左右,但是拉重东西,发动机容易坏,修一次得小一万元,太闹心。国外的拖拉机得一百多万元,终身保修,何时咱们能生产出物美价廉的拖拉机,我就心满意足了。”

  再看种粮补贴。补贴对象是实际种粮者。以去年为例,中央财政累计下达粮食生产补贴资金3500多亿元,直接补贴到种粮农民手中。但在基层实际操作中,还存在着实际种粮大户得不到补贴的情况。

  潘建星是深州宏图农机合作社理事长,今年40岁。用他自己的话说,“这个年龄,这个行当,像他这样的,不多。”自2011年成立合作社以来,他流转了2310亩土地,托管了1110亩土地。他说:“关于补贴的问题,我想请国家多关注一下实际种粮者,把补贴真正给到种粮食的人。”

  高志清还全托管了1000亩土地,半托管了15000亩土地。“现在国家政策好,去年小麦1.5元/斤,玉米1.35元/斤,提高了大家积极性,流转土地的价格已经到了1100元/亩。”高志清说,“国家政策好,补贴、政策事关农户切身利益,事关吃饭大局。”1100元/亩的水平已达到他的极限。在他看来,规模经营的方式,取决于政策和粮价,“粮食一涨钱,地就贵了。”没有标准模式,要因时而动。他更看好半托,老百姓结合实际需要购买服务。

  总的来看,政策有力,春耕生产积极。基层反映的一些问题,还需政策进一步来助力。当地政府需进一步强化责任,深入田间地头,搞好政策宣传解读,着力发现和解决种粮者实际面临的问题,将惠农政策真正落地,调动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钱赚。